·低价成本依旧配置强悍
Surface Pro从大半年前的发布会开始,经过了如此漫长的一段时间终于正式登陆了国内市场,虽然与美国、加拿大两地相比上市时间是要晚了一些,但是我们显然已经要比苹果那边的待遇好多了,微软将中国大陆与其它几个国家和地区一样被列在了第二批发售区域的名单之中。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对于数码产品的全世界推广度也日益起到导向作用,而这一点也使得中国市场的地位不断攀升。
可能之前我们很是关心这款来自微软家的产品何时能够落户国内市场,当然同样关心的还有它的售价。对此微软并没有让国内的消费者等得太久,前一阵子宣布在国内C2C电商平台天猫商城开设官方旗舰店后,没过几天便对外公布了该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售时间与价格。虽然没有选择在苏宁首发让我们感到有点小小的意外,但Surface Pro 64GB版6588元的官方售价还在情理之中。
美国加拿大是售价899美元的64GB版
可以看出,早已习惯了不公平待遇的消费者貌似现在已经可以很平和地接受美国899美元(约5573元人民币)与国内6588元的价格差距,不过毕竟赠送了价值不菲的正版Office 2013软件,并且从微软公布的Surface Pro在美、加两地的售价后的反应来看,并没有太多的消费者对它的合理性产生太多的质疑。然而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对这款产品感兴趣,但毕竟作为一款时下关注度非常高的产品,我们对它的硬件制造成本还是比较关心的。
单颗Intel Core i5-3317U处理芯片的采购价格就高达225美元
(图片来自Intel ARK)
或许总是有一些分析师会按照Nexus 7的拆机分析报告来套用在Surface Pro的身上,并以利润率远高于苹果iPad的结论来警示消费者,但实际中的情况是该机内置的Intel Core i5-3317U处理器的单颗芯片采购价格就高达225美元,仅仅是这一项就超越了16GB Nexus 7整机199美元的官方零售价格。另外从其它的硬件规格上我们也能看出,微软为Surface Pro选择了许多电气化参数非常出色的零部件,它们虽然隐藏在表面之下但是却影响着整个平台的使用体验,这些元器件加起来基本上可以决定这台平板75%的成本。
Nexus 7 16GB的制造成本为159美元(图片来自iSuppli)
做好产品,相信这是微软在面临苹果与谷歌双方压力下能够想到的扭转局面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在两个竞争对手崛起之后微软的议价能力一直在被削弱。零部件供应厂商的对硬件厂商的信任与产品本身的受关注程度以及率润率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种联带关系。微软现在作为这个市场中的新成员,它除了可以在操作系统本身的授权费用上节省一部分成本之外,与其它厂商相比其实并无那么巨大的优势。
分析机构iSuppli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单一一台Surface RT的销售利润要比售价相同的iPad高出几个百分点,这个我们也能感觉得到。而对于Surface Pro来说,因为有不少同配置且成本透明的超极本产品作为标杆(Acer Aspire S7售价999美元,约合6193元人民币),即使微软有想过抬高Surface Pro中文版售价,但这依旧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客观的说,微软现在还没有供应链方面的硬件成本优势,Surface Pro这条产品线的利润组成中有不少是靠“零成本”的系统授权费用节省出来的,另外的两条盈利渠道分别是通过销售诸如Touch Cover、Wedge Touch等零配件,以及新系统中的Windows Store来实现的。其实这种增值服务或配件接口授权的赢利模式微软已经很熟悉了,XBOX系列游戏主机就是个不错的模板。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