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前面的文字中说明了来意之后笔者就在这里列举一下整个流程需要用到的道具吧。那么需要提前说明的一点就是,笔者在这里主要还是以自己的经济条件以及生活环境为背景来准备的这些工具的,但是尽量为了照顾周全,除了现在自己正在使用的一些产品之外也会推荐一些额外的东东给大家。
道具一:微投 酷乐视 X3
既然本文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平板电脑与微投的结合,那么准备一台微型投影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前一阵子,自从笔者脑海中诞生了要买一部投影机的念头,微投就成了我的首选。并且由于空间的限制我将机身体积的大小视为了优先级最高的选择标准,所以说一切带有高分辨率、高亮度或者是短焦特性的大机器都不在我Care的范围之内。最后,不得不说价格依旧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虽然每次跟同事推荐这个推荐那个的时候总是把体验为先挂在嘴边,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我表示真心是抗不住动辄5K-6K的报价,所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我在选择微投产品的时候设定了如下的几条标准:
1.机身体积一定要小
2.投射分辨率、对比度尽量要高
3.投射亮度适中即可(晚间使用,不挂幕布)
4.接口要齐全,附带DP接口的优先考虑
5.售价不能超过3000元
虽然与投影机的相关的参数还有很多,但是在笔者这里只要能满足上面所设定的五个条件,满足我的使用需求即可,至于什么其它的附加功能在我这是绝对拿不到更多的预算的。那么在设好条条框框之后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去投影机事业部借台产品先试一试,于是便拿了一台没有归还的Qumi Q5回家体验。各种摆弄之后,整体使用体验达到了笔者设想中的样子,所以笔者接下来便去网上淘了一台国产微投中口碑还算不错的产品—酷乐视 X3。
笔者选用的微投产品 酷乐视 X3
为了配合后面的内容,笔者还是说明一下这款产品的特点吧。酷乐视 X3的机身体积不大,差不多与九部iPhone手机三三一组上下堆叠时所占的空间相同。硬件参数方面,该机采用的是LED光源,投射分辨率为1280*800,亮度为550流明,对比度为2000:1。LED光源的特点就是色彩表现要好一些但是较低的亮度会造成暗部细节的丢失,但这对于大部分使用时间在晚上的笔者来说问题不大。
另外该机与多数微投一样没有变焦的功能,放置在距离屏幕2.7米左右的地方可投射出大约80英寸的画面,这个尺寸对于笔者所居住卧室的剩余墙面面积来说正合适。最后,笔者在下单的时候还赶上了这款机器的首发预售,整机加上一堆配件的价格不到3000元,随机礼包中送了2米长的HDMI扁线与快门式3D眼镜,感觉还算蛮值的。
道具二:平板电脑
或许不少网友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平板产品而对于微投没有什么了解,亦或者是有了解但是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这类产品。所以说,虽然平板电脑与微投一样,是本篇文章中与后者戏份同样多的主要角色,但是考虑到二者的普及程度以及市场中的保有量后,笔者决定把用户群体更多一些的平板电脑放在了次席。那么在开头我们就提到过了,为了让这篇文章的适用范围更广,笔者拿出了三台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来与微投进行组合,下面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这三款产品吧。
1.苹果 iPad mini
iPad mini是笔者现在自用的平板电脑,去年全球首发日的当天也正式取代了我手中服役了有半年多的牛排(iPad 3rd)。之所以没有选择更新的牛排也就是iPad 4th,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是一个凡事求简对于数码产品的态度也是便携为先的人,喜欢能随时拿在手里的东西,并且特别讨厌数据线的束缚。所以我选择苹果的iPad mini的理由,一是因为它的尺寸重量真的很和我的胃口,二是它与Apple TV之间的关联是通过WiFi网络作为介质的,也符合我一切从简的风格。
2.微软 Surface(RT版)
微软自家的Surface平板本来是个新鲜的物件儿,但因它采用了与Win 8系统界面相似的Windows RT系统,使得它没能在与消费者初次见面时让人们产生足够的好奇感, 反而在与Surface Pro的对比中落得一身骂名。但我们还是要肯定这台针商务市场而推出的平板电脑的战略意义,扶持ARM架构平台打压苹果与谷歌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它真的背负了太多太多。或许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变得很难去花大量的时间接受新事物,所以笔者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才慢慢地理解了这款产品,不管怎么说作为Windows RT平板的标杆,Surface对得起这个称号。
3.海信 E170BS
与前面说到的两个平台相比,谷歌Andorid系统阵营的产品就显得很没有规范了。苹果的iOS设备以及微软的Windows平板这边都提供了专用的接口或者是成熟的无线视频传输方案,然而Android设备的碎片化现象延伸到了整个系统的各个层面,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视频传输方案,接口的不统一也使得笔者很难找到一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一款带有HDMI接口的产品,来自海信的E170BS。
那么平板与微投的结合,对于彼此来说是件相得益彰的事情,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与便捷的操控体验,后者则为前者提供了一种更能震撼使用者视觉神经的呈现方式,二者在为对方提升了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完善了自己,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提升性价比的好方法了。
道具三:视频盒子
这里所提到的盒子显然不是指那些用来放置东西的物件儿,而是时下正流行的互联网高清播放电视盒。那么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这里,笔者主要是考虑到类似于Apple TV以及小米盒子之类的产品可以为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提供无线传屏的功能,并且它们在不借助这些设备的情况下也能为微投提供播放资源,所以再加上低廉的售价,这些盒子们在我看来是将平板与微投连接起来的最好的介质。
1.苹果 Apple TV
相信会有人仅仅是为了一个Airplay的功能便将Apple TV毫不犹豫地收入了囊中,那么除了可以很方便地将平板上的画面无线传输到大屏显示设备上之外,硬件本身相对低廉的价格也是它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另外一个原因,毕竟比起苹果的大多数产品来说,不到700元的Apple TV实在是太廉价了。
可能有的人会说将近700元的东西也能算便宜?看来只有笔者拿出另外一样东西来才能让您认同我的观点了。在苹果官方的在线商店有这样一款配件,它的功能就是通过iPad机身底部的Lightning接口转接出一个标准的VGA接口以用来接驳大尺寸的显示设备,但是这个功能单一且会受到线材长度束缚的小玩意售价为388元,相比之下我选择了Apple TV作为iPad mini与微投之间相连接的介质。
2.小米 小米盒子
对比上面的Apple TV,小米盒子这个东西就更为神奇了。那么为了进军高清电视机顶盒市场,小米公司全资收购了一直致力于提供消费内容的多看团队,对于用过Kindle电子书以及老版Apple TV的朋友来说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说到消费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这是小米盒子的本职工作,对比苹果它在这方面显然是要更接地气一些,但我们今天用到它的并不是这项功能。
当小米盒子与平板、微投放在一起时,它的功能与苹果的Apple TV类似,同样也是充当了传播视频信号的介质,只是它所支持的协议更多,除了苹果的Airplay之外它还支持通用性更好的DLNA以及Miracast协议,理论上可以覆盖到使用iOS、Android、Windows以及Mac OS等系统的设备。当然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是它一贯的作风,此次的小米盒子也不例外,299元的价格再次颠覆三观。
其实说到盒子,做这类产品的厂商还有很多家,但要是今天在这里详谈起它们来就有点喧宾夺主了,所以笔者在这就点到为止,也不想抛砖引玉。那么因为受到了广电总局审查的影响,小米盒子的正式上市时间向后做了拖延,所以能给大家进行展示也就只有笔者手里自用的Apple TV 3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