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3288这款芯片正式亮相于今年的CES 2014,笼统地算下来差不多也过去快半年多的时间。作为瑞芯微最新也是目前旗下最顶级的产品,我们对它抱有很多的期待,特别是在其宣布与英特尔合作之后。
说实话,这颗芯片正式量产之前R厂确实做了不少的铺垫(你可以理解为吹牛)。不过笔者只在春季的香港电子展上短暂的体验过一下开发板,所以一直也没有去做点评,毕竟没有测试成绩说话没底气。
2014春季香港电子展上RK3288芯片正式在国内发布(图片来自ARM)
■Cortex-A17
虽然可以从ARM那里购买授权,但设计一款SoC系统就如同DIY一台主机,如何设计芯片的内部架构、选择其它的硬件单元,同样是门学问。“务实”是我们认为给RK3288这款芯片最贴切的一个评价。
平衡性能与功耗,四颗 A17核心组成了该系统的主运算单元,而图形处理部分则采用了ARM家最顶级的移动GPU平台中的Mali-T764,这是能一个满足日常使用调配并且可以Hold住大型3D应用的组合。
ARM Cortex-A17核心架构的内部结构(图片来自ARM)
根据ARM官方给出的资料,Cortex-A17仍然是基于ARMv7-A指令集的32位芯片,本质上与之前公布的Cortex-A12一样都是双宽度、乱序发射,11级流水选,略逊于三宽度,15级流水线的Cortex-A15。
Cortex-A17相比Cortex-A9提升了60%的性能表现(图片来自ARM)
那么Cortex-A15是ARM在Cortex-A9之后推出的全新的标杆级的处理器架构,随后的Cortex-A12、A17都是以其为基础进行模块删减后的产物。
以Cortex-A9作参考,A17的最高性能大约提升了60%(A12是40%,A15是100%),功耗方面A17与A12相同介于A9和A15之间,所以也可以把Cortex-A17当做是Cortex-A12的加强版马甲来看。
Cortex-A17初期采用28nm工艺后期将提升至20nm(图片来自ARM)
另外A17加入了CCI-400一致性总线的支持,所以相比不支持的A12,前者多了对“big.LITTLE”大小核架构的支持。只不过RK3288并没有那么做,毕竟全局任务调度做不好还不如不做。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