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媒体,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电子垃圾方面。电子废弃物的成分复杂,其中半数以上的材料对人体有害,有一些甚至是剧毒的。每一年都有大量的电子产品废弃,大多数电子垃圾将进行焚烧处理再回收金属,转而利用,而这种做法在回收地却留下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什么是电子垃圾?
我国每年产生至少230万吨电子垃圾
我们都知道垃圾要分类处理,但目前的电子垃圾市场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比如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废弃的家用大型电器,电冰箱、空调机与电脑设备、手机、显像管混杂在一起堆置,但殊不知传统家用大型电器所用材料大都相对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而类似电脑手机等精密仪器,其中会含有含有的砷、汞、铅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此未经仔细分类,随后进行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可致儿童铅中毒
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不像工厂、油田那样暴力直接,其造成的环境危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填埋、焚烧过程,其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还会释放出大量致癌气体,另一方面来自人们对电子垃圾再加工过程,以电路板为例,第一步就是投入王水中,以溶解里面的金,还会融入到其他酸溶液,以提取铜等有色金属,剩下的溶解残渣则直接倒掉,这一过程排出的有害气体以及废料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智能设备报废促生新一代电子垃圾:智能垃圾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每个人家里都或多或少堆放有一些废弃的手机、收音机等设备,尤其还包括众多诺基亚、摩托罗拉这类很难坏的,他们只是闲置,并没有坏,近几年淘汰的笔记本和iPhone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基本处于放置不用弃之可惜的状态,且旧设备的零部件与新产品匹配度是很高的,因此,以旧换新或者有偿回收业务需求量激增,但从整体看,目前并没有健全的电子设备回收市场。
■怎样回收利用?
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子产品来自中国,但同时全球百分之七十的电子垃圾也流向中国,回收再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处于领先位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芬兰为例,他们的方法是,分类厂预先将废品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再将各种电子设备拆卸,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其中,一些材料可以加工处理成原材料,出售给那些可以再利用它们的工厂。
笔者认为,回收电子设备不需要靠第三方的处理公司,就目前所拥有的处理技术来看,最熟悉产品部件构成的自然还是厂商自己,如果每个生产电子产品的厂商都设有回收部门,效果可能会更好,逐步构成“生产-销售-回收-再生产”的闭环运营模式,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有效保护自身独有的专利技术,而这一点,苹果公司走就走在前列。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