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没想象中的那么重但是不薄
松下 FZ-G1的主体被金属外壳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另外还有两倍于普通平板电脑的机身厚度,当这两项特性结合到一块时很容易让我们对这款机器的便携性产生质疑。在笔者的初步印象中,躺在桌面上的松下 FZ-G1与一块实心的金属无异,再加上它与笔电类似的硬件配置,所以在我的脑海中和它建立起对等关系的是类似于ThinkPad X230或者是X240那样的小尺寸笔电。
松下 FZ-G1的体积近似于ThinkPad X230(重1.1kg)
ThinkPad X230的机身重量是1.5Kg,所以笔者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心里预估的重量有些过高了,总之将这款机器拿在手里的时候觉得很轻,就像我本来是准备了搬起一块砖头的力气而拿起来的却是一块海绵。那么笔者就再列举几个数据来比较一下吧,微软 Surface Pro的重量是908g,苹果 iPad 4TH的重量是652g,谷歌 Nexus 7 2ND的重量是290g。
松下 FZ-G1的厚度与三个iPad mini叠在一起相当(19~24mm)
比起重量来,笔者其实更在乎的还是这款产品的厚度,平时用惯了7.2mm厚的iPad mini,放在包里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看到这个机器后我瞬间就开始为背包的容量担心起来。经过实际测量松下 FZ-G1的机身最薄处约为19mm,最厚处接近24mm,其占用的空间大体上看上去就像是六个苹果 iPad mini三三一组并排落在一起那么多,其中散热模块的体积是造成该机如此臃肿的主要成因。
所以说到对于该机便携性好坏与否认定上的分歧,不同用户的不同观点应该都集中在机身厚度方面,能够忍受大约三个普通平板电脑的体积那它就是好的。不过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这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看看热闹就好,唯一有点参考价值的内容就是:搭载英特尔酷睿i系高性能处理芯片的平板产品都不会做的太薄,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微软的Surface Pro以及宏碁的Iconia W700这类产品。
■握持手感
机身前面板与侧边框的衔接处有ABS复合材质做包裹处理,机身背部棱角边缘处包括放置电磁触笔的插槽等位置的突起部分都经过了打磨处理,总之松下这边尽可能的让FZ-G1的用户感觉不到其金属边缘的锋利。如果说笔者前面已经说过的机身重量问题不是瓶颈,那么我认为对握持手感影响比较的因素就是FZ-G1机身四个边角处的突起了,当用户握紧机身后与它们接触的正好是手掌的掌心,有点不舒适的感觉。
松下 FZ-G1 机身的边缘处均做了打磨处理
从苹果推出第一代iPad开始,平板电脑就在坚持简约的设计方式,机身表面的按键被大幅精简。其中谷歌还在Android 3.0系统中引入了虚拟按键的特性。如果松下 FZ-G1也是一款消费级平板电脑,那么它的机身表面一定也会是比较干净的,不过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它不是,所以在机身正面显示面板的下方出现了一排在其它平板电脑上很难看到的按键。
出于三防的目的,这一排圆形的按键都采用了薄膜按键开关,尽可能地避免缝隙的出现。其中从右往左数的前五枚按键通过键帽上的图标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它们的功能,分别是电源键、屏幕旋转锁定键、Windows键以及音量大小调节键(从右往左)。至于剩俩的两个上面印着“A1”与“A2”的两个按键,它们的功能是可以由用户来自定义的,这个笔者会在后面的篇幅作介绍。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