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混战继续稳固前行
从上游芯片厂商来讲,随着英特尔的加入,英伟达、三星、高通以及国产新片厂商如瑞芯微、晶晨、新岸线等等,以混乱一次来形容芯片厂商的格局笔者认为并不为过。然而这“混乱”一词却也并非贬义,丰富的芯片厂商不仅给予了下游厂商更多的选择和合作的空间,同时也让消费者们能够有更多机会享受到更好的产品。非垄断的竞争才能推进发展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随着Windows系统平板和英特尔的加入 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
而面对竞争的格局,合作则凸显的更为重要和紧密,不同于手机或笔记本产品线,平板电脑融合了两者功能上的优势,而情况则变得更加复杂。偏向于手机的Android系统平板厂商在芯片上不仅可以拥有如英伟达Tegra系列、三星Exynos系列这样的性能强劲四核处理器作为硬件支持,同时还可以选择国产芯片厂商如全志A31、瑞芯微RK3188这样更亲民价格的方案。上游芯片厂商所带来的价格成本差异也无疑体现在下游的产品端。因此也一部分程度上造就了Android系统平板参差不齐的价格。
(图为ARM Cortex-A7全志A31四核处理器)
然而对于Windows系统而言,采用高通、英伟达处理器的Windows RT系列平板产品已经问世并推向市场。而X86架构的标准Windows 8系统的产品主控芯片则依然被英特尔牢牢把握,低功耗的Atom系列和高性能的酷睿i系列产品也纷纷与消费者见面。不同的主控芯片系列和系统层级双重影响着Windows系统平板产品,而这也同样造就了复杂的格局现象。
对于未来而言,或许混乱的局面依旧会继续的保持下去,不同的芯片厂商依旧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稳固前行。而ARM与X86两大阵营也依然会共存发展。偏向手机属性的ARM架构主控方案的选择也会更多,而核心数量从之前的双核到如今的四核,价格也已经不再是制约的因素。X86阵营中偏重电脑属性的产品其主控方案在英特尔之外似乎很难有另一个选择的空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