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测试之后我们取得了一些数据,并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为了方便读者辨认,笔者将用于对比的便携式电脑(ThinkPad T420)与超极本/全能平板(Surface Pro)的数据用绿色标记出来,两台做参考的高性能手机用红色标记出来,至于剩下的平板电脑则使用的是蓝色标记。
■测试结果:GL/DXBenchmark 2.7
对于GL/DXBenchmark 2.7的使用,笔者选择了Offscreen模式下的Egypt HD C24Z16与T-Rex C24Z16场景,前者继承于上一代的GLBenchmark 2.5,后者则是这一代GL/DXBenchmark 2.7新加入的场景。保留前面的测试项目主要是为了给这些手机和平板留些面子,毕竟代表笔记本电脑和超级本的ThinkPad T420与Surface Pro只能算是PC产品线中入门级产品的性能代表。
笔者在进行测试时关闭了自用的ThinkPad T420的NVS4200M独立显卡,只使用在标准电压下运行的HD3000核心显卡(其实二者的性能也相差不多),Surface Pro使用的是低电压的HD4000核心显卡。虽然功耗问题不可忽略,但是笔记本电脑、超极本的性能依然要超过这些移动终端产品许多,比如之前在我们看来处理性能不俗的Tegra 3处理器,它在GL/DXBenchmark 2.7的T-Rex场景中的成绩只有Surface Pro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使是采用PowerVR SGX544 MP4的三星 GALAXY S4也只有前者分数三分之一的样子。
■测试结果:Futuremark 3DMark
在3DMark测试成绩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数值为0的产品,其中一部分是因为3DMark测试软件还没有做到全平台支持,这个笔者在之前就已经说过了,所以采用Windows RT与Apple iOS系统的产品都无法进行测试了。除此之外还有两款产品是因为在测试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测试无法进行下去,其中一台是戴尔的Latitude 10,点击测试开始按钮即报错,另外一台是采用全志 A31处理器的纽曼V9,经过笔者测试后发现这个问题是采用全志 A31处理器的产品会普遍出现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虽然3DMark与GL/DXBenchmark的测试内容式以及测试环境有所不同,但从其体现出的不同平台之间的性能差距比例基本与后者一致。不过纵使测试结果的数值上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但由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在屏幕PPI方面有先天性的优势,所以我们在这些产品的屏幕上看到的画面要更为细腻,即使在不开启抗锯齿与线性过滤的情况下前者的画面表现力也要超过那些采用大尺寸的便携式PC产品。
那么通过物理视觉效果的弥补来填充性能上的不足,貌似这是移动终端设备目前与便携式PC产品拉近距离的最好方法。但这样依旧不能掩盖二者之间倍数性能差距的事实,更何况这些移动终端产品还用的是田忌赛马的套路以己之长搏人之短。从核心硬件事业部之前的做的测试来看,顶级的桌面级硬件平台的在3DMark这项测试的跑分成绩上可以超越顶级移动终端二十倍左右,相较于主流移动终端则可达到五十倍左右。
■编辑有话说
不知各位是否记得英特尔、英伟达每一次发布桌面级硬件新品时都会为那20%乃至10%的性能提升而沾沾自喜。那么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才造成了移动平台产品与其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差距,在这些参数指标方面,移动终端的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那么这些移动终端产品是否真的有必要在性能上去追赶这些传统的PC产品么?还是仅仅是为了追赶而追赶呢?
我们回到实际的使用场景中来看,就拿最近大热的Retina显示技术来说吧,这项技术的普及势必会导致内容处理或者是消费过程的复杂度向上攀升,从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平板产品来看,目前盲目跟从苹果上Retina级显示屏的厂商及产品不在少数,而其核心硬件的处理能力却远满足不了采用如此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是一样,而这个问题在Surface Pro的身上或者是在其它的采用高分屏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超极本的身上我们却没有发现。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依然还在为这些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电脑的系统运行流畅度而担心,而这些问题在PC平台上早就已经不是用户所关心的话题了,可见这些移动终端产品暂时还需为自己的尊严再努把力,特别是目前最有可能将手机与便携式PC的功能融于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线。不过如果这些产品真的将性能提上去了,用户有该如何去释放它们的能力呢?
那么在产品的使用型态上Ubuntu系统为它们开了一个好头,移动终端+底座+显示器的组合给了这些设备在充分提升自己处理性能后的展示平台,用户们也不必再去发愁怎样将这些非传统形态设备的处理性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说移动平台完全有替代传统PC平台的潜力,但是这个追赶的过程肯定不会在若干年内就能结束,对此我们只能寄托于制造工艺的提升以及对新材料特性的挖掘。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