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屏成Windows 8系统最佳拍档
去年年初苹果的新iPad换装了Retina级的视网膜屏,它在显示效果上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即使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这块超高清屏幕在推广时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的,多数应用程序的不适配、机身厚度重量不降反增以及图形处理芯片性能不足等,这也让消费者对于高分屏的使用产生了质疑,好在苹果用时间证明了一切,开发商的积极响应以及推出性能更强的第四代iPad平息了之前消费者们的不满情绪。
宽屏+Metro UI的组合让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更丰富
那么随着高清面板的普及,微软推出的平板也就没有理由去阻止这个进化过程的延续了,果然在第二款平板产品Surface Pro的身上出现了10.6英寸分辨率为1920×1080的全高清触摸屏,长宽比依旧与Surface RT一样为16:9。然而不少人曾诟病Surface系列平板采用的这种反人类的16:9带鱼屏(医学研究发现人眼的视野是一个16:10的矩形区域),但其实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支持侧边应用停靠功能的Windows 8系统,最好的拍档就是16:9的宽屏了。
当我们在系统中使用侧边停靠功能时,区域空间较大的一侧会被分割成一个长宽比例为4:3的显示区域,这样的分配机制使得我们依旧可以像使用苹果iPad系列平板一样去使用这台Surface Pro,很好的将方屏与宽屏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通过软硬件的调配而融合到了一起。
■资源质量限制小尺寸高分屏发挥
由于引入了单层玻璃In-Cell设计,Surface Pro这块屏幕在对比度,色彩表现,以及像素密度方面都达到了同类产品中的最高水平,所以从理论上的显示效果来看这块屏幕无可挑剔,查看高分辨率的图片以及阅读文字简直就是享受。但高分辨率也是有副作用的,这个问题连一向以完美示人的苹果产品iPad也曾遇到过,所以也不是Surface Pro的个例。
虽然之前我们不难见到高分辨下的Windows系统界面,但那通常都是在大尺寸的显示器上呈现出来的,而此次同样的分辨率被放置在了尺寸仅有10.6英寸的面板上,屏幕PPI提到了207,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Retina的级别。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当双眼离开屏幕一段距离后显示面板上的晶格消失了,因此而带来的阅读体验与传统的纸张非常接近,数码味道少了很多。可能有的人接受起来会快一点,或许也有一时半会儿还缓不过来的,对此可以参考人们对3D显示技术的接受程度。
除了个人喜好的问题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分屏对于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来说还是有些超前,暂且我们先不说电视行业虚无缥缈的4K热潮,就拿手里的这台Surface Pro来看吧。Surface Pro的屏幕PPI从Surface RT的147上升到了207,虽然没有像苹果的新iPad一样做翻倍处理,但还是提升了不少。那么屏幕PPI的提升是好是坏,以及是否有必要其实并不是个绝对的问题,例如此次Surface Pro提升屏幕分辨率的做法在笔者看来就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一点一点来看。屏幕PPI提升带来的好处就是显示效果细腻程度的提升,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极限的,超过300PPI之后任你再怎么提升也是没有用的,显然Surface Pro的屏幕离300PPI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如苹果所说考虑到视距问题的话,这块屏幕恰到好处。所以在是否有必要这个环节Surface Pro这样做是有它的道理的。
那么屏幕的PPI提升上去了,它所呈现的显示效果是好是坏并不完全由这一个参数来决定。我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提升屏幕的PPI有两种简单的方法,一种是保持屏幕分辨率不变降低屏幕的尺寸,另一种则是保持屏幕尺寸不变提升屏幕的分辨率,对于微软的Surface Pro来说它选择的是后者,分辨率的提升让同样大小的屏幕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但相应的每个元素的尺寸又会变得很小,以至于眼神不好的朋友有时候会看不清,更别提在颠簸的移动过程中使用了。
对此,微软将Surface Pro缺省状态下的屏幕DPI调整为150%,也就是说要用2.25倍的像素点去渲染之前看上去很小的各种元素,那么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保持全高清分辨率下的情况下整个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被放大了。但由于传统的应用大多数都是采用标量图片素材来组建UI框架的,所以我们平常所用到的软件经过150%DPI的放大后都变的模糊了,不过也有因此而受益的,例如播放高清视频以及玩大型的3D游戏等。
那么对于我们经常访问的网络页面来说,当页面被拉伸到与屏幕长度同宽时,矢量处理的文字依旧清晰,但是经过算法做放大处理的图片就看上去就有点不自然了,毕竟相比同样在Surface RT上显示的图像,Surface Pro需要计算出数量相同的像素点来填补图像被放大后生成的空白像素点。根据缩放即损失的特点,Surface Pro目前在消费这些现有的小尺寸图像内容时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好在Windows平板具有两面性,当我们在传统桌面界面下使用时外接一个大尺寸的显示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新出现的针对平板电脑推出的开始界面,Metro UI风格界面中多数元素进行了可以任意缩放的图形矢量化处理,也就是说在我们把Surface Pro当成平板电脑使用时,起码看到的应用程序框架会是非常细腻自然的,至于标量的图像还是会显示得很模糊。
总的来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不能全怪微软,毕竟在苹果iPad的带领推广下笔者也没看到有特别多的网站因此而进行高分屏的适配,就像电视机的4K一样,这对于内容的采集质量以及带宽速度的提升是个不小的要求,只能说等等看吧。
■Surface Pro附带一根配合触屏的电容笔
另外微软还为Surface Pro配备了一支Wacom出品、1024级压感的高品质手写笔,感觉它跟触摸屏的关联蛮大的,也就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吧。这只手写笔拥有悬浮感应功能,在屏幕上会显示一个小白点,帮助用户精确定位,放在具体的文件上会显示预览信息。手写笔上的按键在平时可以当作右键使用,在特定的作图软件中也可以被设置成擦除功能。虽然并不常用,但对于有类似于速记和作图需求的客户来说,手写笔的加入非常实用。
唯一的问题是,Surface Pro上并没有手写笔插槽,而是通过磁力将手写笔吸附在侧面,放在包里时很容易碰掉,不过这也已经比完全没地方放手写笔的VAIO Duo 11要强上不少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