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读登陆国内市场
想致富先修路,亚马逊中国在接连上线Kindle中文书店、Cloud Drive云服务以及亚马逊应用商店之后,终于迎来了可以将其整个生态系统支撑起来的硬件设备——Kindle/Kindle Fire系列电子书及平板电脑,北京时间2013年6月7日的下午四时整,金读(Kindle的中文名称)终于正式踏上了中国大陆。
回顾整个事件的始末,Kindle的入华过程看似按部就班实则举步维艰,漫长的破冰过程让它的簇拥者在希望与失望中辗转反侧。从去年第二季度之初亚马逊透露出即将在华推出Kindle电子书的意愿,到前天我们可以在苏宁电器的门店中买到一台国行版的Kindle电子书,两点之间的时间跨度长达一年零两个月之久,好在亚马逊没有让这个时间继续延长下去。
从发售当日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继微软 Surface之后又出现在了Kindle的身上,但二者略有不同的是喜欢Kindle的用户可能早就通过其它渠道获取了这台机器(比如廉价的日版水货),有点类似于苹果iPhone手机与iPad平板上市时的情形,水货先铺路行货紧随其后。
那么在本篇文章的前半部分,笔者将以介绍Kindle Paperwhtie电子书为主,了解这款产品的“中国特色”在哪里?至于Kindle登陆中国市场后对亚马逊在全球的战略部署有何影响,以及起是否会重振国内电子书阅读市场?这个我们放在后面的篇幅再来讨论。
■Kindle Paperwhite入华之路
相信不少读者都会Kindle入华的取经之路感兴趣,不妨我们就通过下面的Timeline来梳理一下整个纠结的过程。
★2012.04.24 亚马逊中国的帮助中心上线Kindle的帮助页面
★2012.09.06 亚马逊发布新版Kindle电子书以及Kindle Fire平板电脑
★2012.11.09 Kindle Paperwhite更新固件至5.3,加入中文界面
★2012.12.13 亚马逊中国开通Kindle电子书商店,并放出800本免费图书
★2013.03.29 知乎社区内部人士称KP国行版即将上市,预定价格为599元
★2013.03.31 亚马逊日本限制Kindle销售,国人无法通过转运购买
★2013.04.19 亚马逊中国低调上线Cloud Drive云存储服务
★2013.04.24 Kindle Paperwhite更新固件至5.3.5,支持登陆中国区书店
★2013.05.04 亚马逊中国应用商店上线,依旧只支持Android系统
★2013.05.27 苏宁北京安贞旗舰店开设亚马逊Kindle专柜,并无实物展示
★2013.06.05 亚马逊中国短暂上线Kindle页面,Paperwhite售价为849元
★2013.06.07 国行Kindle Paperwhite于下午四点正式发售
上面的文字已经包含了足够多的信息,笔者也就不在这里再翻译一遍了。在本页的结尾我们再介绍一点有关销售渠道方面的消息。与微软在国内发售Surface RT平板的情况类似,亚马逊选择了与国内的3C零售企业苏宁进行合作,在国内六个城市的苏宁电器实体店以及亚马逊在线商城进行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与Kindle Fire HD平板的销售工作。
售价方面,如果单以硬件成本而论的话,售价849元的Kindle Paperwhite确实不太便宜,与之前传闻中不足600元的价格上的差距估计也让消费者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但与其它发售地区相比,除了最近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的日版机器外,国行版Kindle Paperwhite、Kindle Fire HD的价格与其它地区发售的版本基本持平。
Kindle Paperwhite 售价849元(图片来自亚马逊)
2用来摸的电子书
Kindle Paperwhite是亚马逊推出的新版E-Ink(电子墨水)电子书阅读器,这一代的Kindle在显示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一是在面板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屏幕分辨率,二是加入了可调节亮度背光板,方便用户在日间和夜间都可用来阅读。
亚马逊 Kindle Paperwhite 电纸书
■Kindle电子书历代记
★2007.11.19 第一代Amazon Kindle 发布
★2009.02.09 第二代Amazon Kindle 2 发布
★2009.05.06 第二代Amazon Kindle DX 发布
★2009.10.07 第二代Amazon Kindle 2 国际版 发布
★2010.01.19 第二代Amazon Kindle DX 国际版 发布
★2010.07.28 第三代Amazon Kindle Keyboard WiFi/3G 发布
★2011.09.28 第四代Amazon Kindle 发布
★2011.09.28 第四代Amazon Kindle Touch WiFi/3G 发布
★2012.09.06 第五代Amazon Kindle 发布
★2012.09.06 第五代Amazon Kindle Paperwhite 发布
■名称由来与外观设计
从笔者上面的列出的内容中能够看出,每一代亚马逊 Kindle电纸书的命名方式都不尽相同,如果按代划分那么Kindle Paperwhite应属于第五代Kindle,并且官方依据其加入了背光板的特性还给了它一个Paperwhite(白纸)的代号,网友一般简称称其为KP。需要注意的是Paperwhite并不是Kindle 5,Kindle 5是廉价版Kindle 4的升级版,仅仅是提升了翻页速度与新的系统。
机身正面取消按键设计(右侧为Kindle Paperwhite)
回到产品本身,经过将近六年时间的进化过程,Kindle E-Ink电纸书的外形设计也经历了类似手机的蜕变,从最初代的全键盘到四代的键触混合再到目前的全触摸,如今的Kindle看上去简约了许多。如果不细观察屏幕上的内容,采用6.0英寸电子墨水屏的Kindle Paperwhite很像是一台小尺寸的平板电脑,机身整体的外观设计改良于上一代的Kindle Touch,取消了机身正面底部边框上“四道杠”形状的Home键。
也就是说,Kindle Paperwhite机身底部的电源键成了该机表面唯一的一枚按键,其短按操作是锁屏与解锁,长按操作为休眠与唤醒,除此之外所有操作均在机身正面的这块支持两点触摸的屏幕上完成。至于其它设计元素,由于这一代机型加入了背光设计,所以说在Kindle 4以及Kindle Touch机身背部为带有照明灯的皮套供电的金属触点也被取消掉了,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传输数据与充电时必不可少的MicroUSB接口,其位置依然处于机身底部电源键的左侧。
干干净净的机身外包围,以及背部类肤涂层的使用保证了读者的握持手感,笔者作为Kindle 4用户表示舒适度有小幅提升。在便携性方面,Kindle Paperwhite与上一代Kindle Touch的重量保持一致均为213g(WiFi版),略重于Kindle 4的170g,虽然二者之间的差距还不到50g,但拿在手上之后的感觉确实很明显。
亚马逊 Kindle Paperwhite的握持手感依然出色
■全世界的Kindle都一样
对于发往不同地区的Kindle Paperwhite是否有外观上的差异?手持日版机器的笔者经过仔细的观察过后给出的答案是“Absolutely No”!无论是机身的外观还是机身背部印刷的设备信息,国行版的机器都与海外版的机器一致,国内读者完全不必担心HTC One与SONY L36h分区域对待的情况出现在Kindle Paperwhite的身上。
3内置系统面面观
作为一款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产品的进化与阅读体验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屏幕规格与处理芯片的升级。亚马逊公司在Kindle E-Ink电纸书的系统软件方面也做出了不少改进。开机之后的画面依旧是“Special Offer”的广告,除非你愿意花20美元来屏蔽他们。如果拿手机或者是平板来做比喻的话,屏幕上显示这个画面就当于Kindle的锁屏界面,用户需要再次点击一下电源键才能进入系统。
如果简单地理解这套Kindle内置的系统,我们完全可以将它当做是一款运行在iPad或者Android Pad上的应用来看待,比如说亚马逊自家的Kindle Fire HD就是个很好的例子,Kindle阅读器就是它所内置的一款应用。不过深入来看,在对硬件的调用以及功能性方面的表现,显然Kindle上成体系的操作系统要比独立的应用更为复杂,高效。
Kindle Paperwhite 系统主界面
那么实际上,Kindle Paperwhite上面所运行的就是一套基于Linux开发的,结构精简的,功能相对专一的嵌入式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消费亚马逊电子书市场中提供的内容资源,充当读者的阅读平台,而获取,阅读,分享是该系统的三大功能,所以说整个Kindle系统的框架也是围绕三者来搭建的。
■系统主界面组成
解锁后我们所见到就是Kindle Paperwhite的主界面,整体布局有点类似于平板电脑。顶端是显示各种信息但不能下拉的状态栏,在它的下方是一排功能按钮,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可视化的菜单栏,其中包括了主页、返回、亮度调节、电子市场、搜索以及设置菜单几个按键,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理解其所对应的功能。另外需要提到的是,状态栏与可视化菜单栏是系统全局显示的,其逻辑可参考Android系统的状态栏与菜单栏。
主界面的中央区域即是系统的资料库,用户可以通过在市场中购买、本地导入或者是云端推送的方式来获取这些内容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会以列表或者是缩略图的方式呈现在这里,也就是桌面上那些书籍封面样式的图标。
在细节方面,图标的下方会有阅读进度的信息提示,细小的点代表整本书的内容含量,点数越多也就说明这本书的内容越多。黑色加粗的点代表读者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同理数量越多也就说明看过的内容越多,非常的直观。不同于电脑桌面上的图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缩略图的下方并没有显示书籍的名称,也就是说读者只能通过缩略图上显示的内容来进行分辨,除非是切换到列表显示模式时,书籍的名称才会显示出来。
那么Kindle中存储的书籍就是这样平铺在主屏幕上,当一屏被填满时会建立一个新的页面来存储额外的书籍,然后读者通过在屏幕上左右滑动来切换不同的页面。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Kindle上存储的书籍会变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建立收藏夹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并且通过使用可视化菜单栏中的搜索按钮,读者也能达到快速查找某一本数据的目的。
最后,在资料库的下方是资源推荐区块,其所对应的也就是Kindle电子书市场中的编辑推荐内容,通过一条分割线与资料库中内容进行了分隔。这个资源推荐区块只会出现在资料库的首屏,当我们滑动到非首屏页面时它就消失了,此时的屏幕上最多能够显示六个书籍资源或者是收藏夹。至于电子商城以及阅读界面我们将在另外单独的两页内容中在做介绍。
4资源的获取方式
为了让大众能够接受数字阅读的概念,亚马逊一方面在不断提升硬件终端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完善读者与电子书市场的交互过程。Kindle用户现在可以随时随地购买书籍、在不同设备间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发微博分享内容,甚至可以使用免费的3G服务来获取推送资源。可以说Kindle彻底地改变了读者常规的阅读习惯,并使之形成依赖。
为了促使出版社与之合作,亚马逊起初甚至选择高价购入电子书,然后以低价出售给读者。除此之外,亚马逊通过广告补贴不断地降低硬件价格,通过两边讨好的做法来让二者之间在电子书市场这里建立起联系,经过大约四年的时间,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的电子书总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籍。
Kindle电子书店中已经收录了四万本中文图书(图片来自亚马逊)
那么当所有的模式都以成型,当消费者已经养成习惯,亚马逊现在所需要做的也就只剩丰富电子商城中的资源这一件事要做。所以我们就在这里说一说Kindle Paperwhite如何获取阅读资源?
1.电子市场
2012年的12月13日,亚马逊就开通了Kindle电子书市场的中国区业务,消费者可以从亚马逊的网上商城中购买电子书资源,并且利用智能终端上的Kindle阅读应用来消费这些内容。在当时,图书的购买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完全分离的,用户可以在亚马逊在线商城的页面中购买书籍却无法阅读,反之用户可以在Kindle应用中阅读这些书籍但这里却没有提供任何购买渠道的入口,今日这个情况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将亚马逊的这种做法理解为它对在家销售的Kindle系列电纸书以及Kindle Fire系列平板的一种本地保护政策。在两款Kindle产品没有入华之前,我们可能会感觉非常的不适应,而当它们出现之后一切就又都走上了正轨。
在Kindle Paperwhite的可视化菜单中有一个类似于购物车的按钮,点击它之后我们即可进入亚马逊经营的电子书市场。对此,国行版用户需要注册一个中国区的亚马逊帐号才能看到中文的电子书市场,如果您现在使用的是亚马逊全球帐号的话,登陆的则是英文显示的全区电子书市场,受限于我国的相关政策,这里能显示出来的资源少的可怜。
进入亚马逊中文Kindle商店,其实就是一个网页,我们可以看到左上角还显示有(测试版)的字样,这也就说明我们未来看到的Kindle商店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小幅度的调整。对比海外版的Kindle商店,中文版的界面布局样式稍有变化,另外在资源方面,中国区市场少了杂志与报纸板块,仅包含书籍这一个板块。
那么对于大部分Kindle用户来说,他们获取电子书资源的过程都会在这个Kindle商店中完成。经过笔者的体验,挑选书籍与购买书籍的流程非常之精简高效,如果您知道书籍的名称,那么在顶部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字即可快速查找相关条目,点击购买后不需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交易,购书时产生的费用是从注册帐号时填写的信用卡中划走的,如果买错了书或者是反悔了,只需点击取消订单便可以将钱退回,并删除已经下载的电子书资源。
2.本地导入
除了通过电子书市场下载Kindle (AZW)格式的资源之外,Kindle Paperwhite还支持从本地导入其它格式的资源,比如TXT,PDF,MOBI,HTML,DOC,DOCX,JPEG,PNG等都是我们在电脑常用的文件格式,另外它还支持查看格式为ZIP的打包漫画。
3.云端推送
由于Kindle电纸书带有WiFi网络连接功能,所以亚马逊还提供了一种云端推送的方式来向Kindle中导入资料。用户可以在亚马逊官网的个人帐号管理界面中找到一个名为“管理我的Kindle”的菜单项。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与用户手中使用的Kindle设备所对应的一个电子邮件地址,比如笔者现在用的这个就是realzzc@kindle.cn。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个邮箱帐号发送邮件的方式来向其中导入所需的资料,当然为了防止恶意推送或者是垃圾邮件的产生,亚马逊设定了一个“已认可的发件人电子邮箱列表”来杜绝这种情况的产生,用户最多可以设置20个被认可的电子邮箱。
通过浏览器插件来推送网页上显示的内容
另外通过Firefox或者是Chrome浏览器中的插件,我们也可以将当前网页上显示的内容推送到手中的Kindle中去,原理与上面相同。并且随着国行版Kindle的上市,这些插件也都逐渐开始支持像Kindle.cn帐号的推送了。
5阅读体验的提升
前面我们聊完了外观说完了系统,那么笔者将在这一页带领各位感受Kindle Paperwhite最为本质的阅读体验。我们都知道这一代的Kindle在显示效果方面的改进与提升是近几代中幅度最大的,特别是前所未有的加入了用作辅助照明用的屏幕背光,极大的扩展了这款产品的使用场景。
■背光加入
Kindle Paperwhite相较于之前的Kindle Touch,最大的进步就是加入了背光,这对于习惯在晚上看书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么在有了背光之后,Kindle屏幕背景的底色明显有了发白的迹象,特别是当亮度调到最高之后,屏幕背景会呈现一种色温明显偏冷的白色,Paperwhite代号的由来也正是因此。
Kindle Paperwhite 的25级背光亮度调整菜单
那么读者不必在为Kindle的使用而去购买任何的照明设备,也用不着费力地去调整台灯的角度来给眼睛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在加入背光后唯一的缺点就是对电池电量的消耗会有所增加,另外即使我们将亮度值调整为0,也无法在开机状态下彻底关闭背光,所以有强迫症的用户慎入。
Kindle Paperwhite的光源层位于显示层的上方(图片来自玩家解密)
另外,亚马逊的E-Ink电子墨水屏的背光与液晶屏的背光发光原理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发光层在面板的上方,而后者的发光层则是在下方,一个是反射,一个是透射。而且相比起来,反射光摄入人眼时成像更为柔和、舒适,有利于阅读,这也是亚马逊的一项专利技术。
对于加入背光后带来的影响,笔者拿出了一台不带背光的Kindle 4以及另外一台Paperwhite来做对比测试,看一看有背光与无背光的情况下两块屏幕的表现力如何,另外就是在不同背光亮度的条件下,屏幕的显示效果会有哪些不同?
很明显的,在弱光条件下没有加入背光设计的Kindle 4的屏幕显示效果完败于开启了背光了Kindle Paperwhite,前者屏幕上的内容已经很难被分辨出来,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另外通过对屏幕不同亮度值的调结,我们也可以发现Kindle Paperwhite背光的可调整范围很广,从最低亮度的0级到最高亮度的24级一共有设有25个档,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光照条件。
当亮度值调整到大于10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屏幕上会出现背光不均的现象,没解决好灯光问题,这绝对是亚马逊的败笔,当然这个现象我们也经常能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上看到。
■像素提升
Kindle Paperwhite的屏幕分辨率提升了不少,从以前的800*600变成了现在的1024*768。在屏幕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分辨率的提升会使电子书的文字和图片显示效果更细腻。由于分辨率的提升,细体文字的显示会更加清楚,这点要比之前的Kindle 4和Kindle Touch强不少,而且各种大小的中英文均能很清楚地显示,毕竟像素密度是从167PPI提升到了212PPI。
文字显示效果对比(上图为Kindle Paperwhite)
但受到电子墨水屏幕的成像原理所限,它的像素精度与液晶面板相比要低不少,所以在同等情况下提升像素密度,前者的显示效果不如后者来的那么明显。那么笔者此次同样拿来了Kindle 4来做对比测试,结果发现在字号较小的情况下,Kindle Paperwhite的高分屏优势更为明显,加大字号之后二者几乎很难察觉出来有什么差别。
■字体排版
Kindle Paperwhite相对于之前的机型,在字体的支持方面也有所完善。当前的5.3.5版系统中原生中文字体有宋体、楷体与黑体三种,以及8个字号可选,同时还有行间距和页面宽窄设置,这些项目都集中在字体设置菜单中,相比之前要好很多。以前看mobi格式的中文书最纠结的就是无法设置行间距,总是太大,而且字体是楷体,也不理想,小一号看不清楚,大一号又太大,行间距也跟着大了很多,最后不得不靠刷多看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对于硬件处理能力方面的提升笔者也放在这里不再单独说明了。由于CPU的升级,翻页速度要比之前的机型提高了一些,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提升幅度大概在15%左右。作为一名Kindle 4的老用户,这个翻页速度的提升确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特别是在看PDF以及漫画的时候。不过从按键版Kindle 4过渡到触摸版的Kindle Paperwhite,笔者还是略有些不太适应,个人感觉还是实用按键来控制翻页的操作更为精准明确,残念啊。。。
总的来说,单纯就是为了一个背光的加入,也足以有理由让我们购买这款新的Kindle。毕竟有无背光的差距对于阅读体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即便是屏幕的分辨率没有提升,翻页的速度没有加快。同时这块自发光的屏幕也更有助于保护读者的视力,对于喜欢长时间看书的朋友来说这点也是尤为重要的。
6如何走到下一站
■如何走完剩下的路?
Kindle是一款被用来消费电子信息资源的数码产品,如果离开了亚马逊丰富的内容资源供给,它的成功之路一定不会走得太远。国行版Kindle电子书姗姗来迟,半数的原因要归结于中国市场对于其所消费内容的特殊需求,如何去适应我国的政策与老百姓的购物习惯,如何调动出版商和作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成了Kindle入华后的新阻碍。那么亚马逊又该如何走下去呢?
1.提高国内消费者版权意识
在笔者看来,国内消费者的版权意识相对薄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音乐、书籍、游戏盗版拷贝的使用早就成了老百姓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亚马逊是否能够让前者自愿掏出钞票去购买拥有数字版权的虚拟信息资源,我们还要在这里打个大大的问号。
凭借精品资源吸引读者消费提高版权意识(图片来自亚马逊)
那么从苹果App Store应用市场在中国运营情况来看,虽然国内盗版现象依然猖獗,但也已经有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渐渐尝试购买一些正版的应用。如果亚马逊能够循序渐进地去提高国内消费者的版权意识,无疑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好收成。
2.利用多平台资源进行推广
作为一个凭借电子商务起家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在全行业内的地位有目共睹。成立于1995年的它,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提供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以及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其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IMDB等子公司。
在业务方面,Kindle系列电子书、Kindle Fire系列平板、亚马逊应用市场以及Cloud Drive云存储服务都是它在近几年扩展的新项目,彼此之前的联系也非常紧密。那么一个亚马逊帐号可以捆版多个Kindle设备,多个Kindle设备之间的内容又可以相互分享,所以资源可以在多个平板上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Kindle系列产品的优势之所在。
3.合理地利用多种促销手段
不管亚马逊将Kindle电纸书做的多么完美,也不管市场中提供的资源有多么精致,如果想要赢利,把它们卖给消费者才是真理。那么在硬件方面,亚马逊一直保留着隔代淘汰的传统,即使新款的Kindle电纸书发布,老版的Kindle依然会以降价销售的方式在市场中延续其生命周期,而这对于不追新的消费者来说正是合适的购买时机。
电子书资源方面,亚马逊可以像苹果学习,专门开辟一个免费的资源专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特价书籍与免费书籍混在一起,影响消费者的挑选。当然在限时特价方面,亚马逊已经做得足够出色,笔者在市场中找到了不少高质量却仅售一元的好书,只是Kindle现在缺乏一个通知推送系统来将这些优惠信息告诉我。
4.利用敌人的敌人扩张自己
单看电子书阅读市场,Kindle在国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有Nook与Kobo,二者也都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则有汉王电纸书、盛大锦书、多看阅读、读览天下等,其中前两位有属于自己的硬件设备,而多看阅读与读览天下则是通过跨平台应用的方式来销售资源,另外隶属于小米公司旗下的多看阅读系统还可以刷入到多款Kindle电纸书产品中。
那么除了多看阅读之外,其它电子出版物提供商可以说都是亚马逊 Kindle的绝对敌人,应当全面扼杀。至于多看系统的存在是把双刃剑,它的身份亦敌亦友,当初在亚马逊没有推出中文电子书市场的时候,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为如今的Kindle积累了人气。所以暂时先依靠它提高Kindle电纸书的硬件销量,等待Kindle在市场中保有量上来时再凭借资源优势收买用户也不算迟。
总结:
虽然困难重重,但亚马逊依然被业界视为是最有希望重振中国电子书市场的力量。Kindle中文商店目前已拥有近四万本书籍,这一数量对于国内任何电子书销售者来说都是压倒性的优势。此外,背靠电子商务平台,在苏宁进行线下销售,亚马逊根本不用担心渠道和用户数量问题。所以凭借硬件体验出色的Kindle Paperwhite以及丰富的电子书资源数据库,亚马逊完全有机会在各厂商分疆之前完成统一大业。
如果您是一名Kindle的老用户,那么您一定知道这台电子书可以使用的系统并不局限于亚马逊所提供的这套官方系统,目前已经被小米的多看阅读也一直在为亚马逊的几款Kindle电纸书提供第三方的系统,并且内置了自家的书市来来获取利润。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