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ntel重振商务平板市场
看惯了千人一面高高在上的苹果 iPad,厌倦了自贬屌丝一味秀下限的Android Pad,我们越来越期待能有一股新生的力量来打破二者之间的这种和谐氛围。那么正是由于这种默契的存在,使得它们恰如其分的瓜分了这个新兴但尚未饱和的市场,另外因为受到移动操作系统的影响,ARM与手机制造厂商拉帮结派翻身作主,传统的PC制造厂商很难从零开始涉入其中,于是乎平板电脑的发展陷入了僵局。
然而随着以ARM硬件架构平台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逐渐壮大,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所消耗的网络流量越来越高,其影响力也随着终端保有量的提升而提升,所以守着这么大一个盘子再加上按部就班的技术升级,ARM开始有了觊觎以Intel为首的传统PC市场的资本。反过来,英特尔自然是不想看到这样的态势继续蔓延下去,但ARM从潜伏多年到现在的发迹,显然它已经不再是个襁褓中的孩子,时下想要去制约它,Intel除了自己要拿出过硬的产品之外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Wintel重振商务平板市场
那么在前不久,英特尔针对移动终端市场重新包装了之前在低功耗平台反响不错的凌动系列处理器,从最开始的单核Atom Z2460到现在的双核Atom Z2760,也算是经历了两代产品的历练。但是搭载前者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在Android平台上并没有向示人展示出剥离硬件处理性能之外的其它特性,反而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感觉:那就是Intel Atom Z系列处理器能做的事情ARM同样也能办的到,甚至是更好,但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结果显然与英特尔的初衷不符。
所以当谷歌与苹果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内容消费型平板的雏形并试图努力地去完善它时,Intel所要做的并不是一把将其推到,毕竟这也是两个不同平台的交集所在。“避其锋芒,迂回作战”,这才是英特尔乃至微软在当下最好的做法,用跑着Windows 8系统搭载Intel Atom Z系列处理器的平板从商务市场切入,站稳脚跟后再去宣传它的内容消费因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出牌套路。
上面的设想是笔者所能想到的,可能也是多数人所认为的Windows平板应该在接下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还未饱和的市场中,平板商务化的进程会伴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向前推进,所以从大环境上来说,无论是竞争对手的设计缺陷还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都为英特尔、微软的介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那么Windows平板的推广到底是顺水推舟还是事与愿违?我们不妨拿出些具体的产品来看一看。
同比PC市场,与OEM厂商的合作依旧是英特尔与微软推广产品的重要途径。经过中关村在线平板电脑频道的调查显示,惠普、戴尔 Latitude与联想 ThinkPad是网友们所熟知的三大商务品牌,而眼下它们也都在英特尔大力推广低功耗凌动平台的时候拿出了自家的产品,由于笔者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DELL的Latitude D830,那么出于情感原因,我们今天就先从戴尔的Latitude 10说起吧。
戴尔作为全球最大的PC供应商之一,自1984年创立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其产品线从服务器、工作站到笔记本电脑、个人台式PC再到如今的平板电脑。随着微软最新系统的发布和以微软Surface RT、Surface Pro为代表的一系列Win8、WinRT系统平板的陆续发布,戴尔作为世界级PC的老牌厂商,自然要加入到平板电脑这块新兴产业的争斗中来,并且在娱乐与商务领域分别拿出了XPS与Latitude两个系列的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先锋,其中后者的代表的就是Latitude 10。
2轻薄机身让商务如影随形
■轻薄机身让商务如影随形
在去年年底戴尔宣布将有一款采用Windows 8系统、定位企业级市场的Latitude 10平板电脑推出并与消费者见面。随后,今年1月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 2013大展上,戴尔终于让全世界的用户见到了这款采用x86架构、Intel Atom Clover Trail Z2760双核处理器、可更换电池的平板电脑。
戴尔 Latitude 10 的份量与苹果Retina iPad相当
与微软的Surface Pro平板相比,采用Intel Atom Z2760低功耗处理器的Latitude 10有着明显的便携性优势。据拆机报告显示,Surface Pro机身的内部设有两个用于散热的小尺寸风扇,同时还装有用于导热的铜管以及金属遮罩,那么这些元器件的加入使得Surface Pro的机身厚度达到了13.5mm,重量达到了908g,而Latitude 10则没有收到上面提到的这些元器件的困扰,使得它可以把机身厚度控制在10.5mm,机身重量控制在645g左右。
那么10.5mm的机身厚度以及645g的机身重量意味着什么?如果拿一台传统的14吋笔记本来作对比的话,它的厚度将是Latitude 10的三倍,重量则是Latitude的四倍。对于一名普通的成人用户来讲,携带一台2kg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出门时往往会选择双肩背包,但这样的装扮在那些商务精英以及企业白领的严重显然是不符合身份的,穿西装背双肩怎么看都违和,所以说可以轻易的塞进手提包或者是挎包中的平板电脑是个理想中的替代品,而Latitude 10的体积重量恰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编辑分享真实便携体验
为了鉴证上面的说法在实际中的情况,笔者在这几天试用Latitude 10的过程中也特地去体验了一下换用不同出门装备时的感受。虽然我们这些当编辑的可能还算不上是商务精英、企业白领,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使得我们成为了背包客中的一类代表。另外在个人看来,戴尔 Latitude 10这种外形设计偏向商务范儿的平板并不见得就是高端商务人士的专属产品,抛开价格因素来讲,我倒是觉得它适用于每一位对内容创造有需求的用户,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言归正传,或许在每个人出门时搭配背包与其中的物品都会有自己的习惯,另外为了不失个性也不想太多地去参考他人的做法,特别是那些收藏了很多背包与数码装备的朋友,他们的组合方式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家里的背包大概有那么七八款,从上大学时用的Nike单肩到现在钟爱的国家地理系列,其中还夹杂着各种活动中得到的印有厂商Logo的贴牌双肩背,所以说可选择的余地还是蛮多的。
再说到笔者手里的数码产品,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有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标准尺寸的ThinkPad T420,一台是类似超极本的Macbook Air 13(下文简称MBA 13),通常情况下前者放在公司,而后者则是在家中用的比较多一点。除此之外我还有一台佳能的60D以及索尼的RX100用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拍照使用。那么手机就不用说了,虽然手里有三部但是平时带出门的只有一部iPhone,因为是放在兜里所以和本文关系不大。最后说说手中的类平板产品,笔者现在自用的是苹果的iPad mini,以及一台Kindle 4电纸书,之前曾经用过Retina iPad,就是这么多了。
按照产品的便携属性分类来看,笔者手中的这些东西可以说两极分化现象还是挺明显的,重的重轻的轻,这其实也是因为我的购物风格就是这样,拒绝中庸。所以在选择出门装备的时候我通常也是走两个极端,双肩背包加T420以及60D是一种组合,大概4kg的份量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另外就是单肩挎包加MBA 13以及RX100,之所以没有选择手提包就是为了腾出双手。那么在没有重点报道任务的时候,我多数情况下都是后面这种组合,在有了Latitude 10之后,它暂时取代了MBA 13的位置。
相比MBA 13,Latitude 10的单机重量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如果只是往返于公司与家里之间的话,那么它对于减轻背包的负担来说显然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当需要外出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要准备底座、键盘鼠标,如果是出差的话还需要带上的电源适配器,虽然这些外设会让我们的背包或者是行李加重,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要更便携一些。特别是在环境比较拥挤的时候,平板电脑更容易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并且它也更易于内容的展示。
3新系统让应用具有两面性
■新系统让应用具有两面性
可能我们当初在想像Windows平板的时候,Windows Phone系统的Metro UI界面是唯一可以寄托灵感的来源,就像iPad是大号的iPod Touch一样,那么Windows平板按照这样的推断,应该也就是个大号的Windows Phone。可当真正的Windows平板现身时,我们才发现自己仅仅是猜对了一半,的确微软在新的Windows系统上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还向ARM架构平台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它依旧保留了传统的桌面,并在图形交互界面上作出了大范围的调整。
新版Windows借鉴了Windows Phone的Metro UI样式(图片来自微软)
那么当微软把新系统摆在我们面前时,人们总是在抱怨不习惯没有开始按钮的Windows,并且深觉这个使用着Metro UI样式的新开始界面利用率并不高。对此,笔者表示完全能够理解,因为我在自己那台运行着Windows 8系统的笔记本上也很少主动去点击那些矩形的图标,回忆起来最多的操作应该也就是点击桌面图标返回传统的桌面了。
■Latitude 10既是平板也是电脑
戴尔 Latitude 10 的传统桌面界面(图片来自Latitude 10)
然而要说到本人对新系统新平台的看法,这个就得把时间往回拨一拨了,由于在当初利用BUG只用98元就把笔记本上的老系统升级到了Windows 8,所以自认为占了便宜的笔者一直就对新系统持一个中立的态度,直到第一次接触Windows平板时我对新Windows系统的印象才发生了一些改变。依然清晰记得当时拿到的是华硕送来的VivoTab TF600T,运行着的还是Windows RT系统。可能相对于标准的Windows 8系统,它的体验并不完善,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在触摸屏上使用的新版Windows系统。
戴尔 Latitude 10 的新版开始界面(图片来自Latitude 10)
显然,受到触摸操作精准度的影响,我们在新开始界面下停留的时间要比传统的桌面更多,所以得益于此笔者对Windows平板的整体评价中有了一个不错的初步印象。那么在更进一步的接触之后,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新版的Windows系统所做的就是把同样的内容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在新的开始界面下它偏向内容的查看与浏览,在传统的桌面下它偏向内容的建立与创造,二者的结合会提高我们在工作中的效率。
■同一应用的不同呈现方式
说到这里,虽然微软为Windows RT系统配备了功能较为完整的Office 2013 RT版办公软件,但是在一部分用户眼中它依旧算不上是纯粹的生产力的代表,大量传统桌面应用的缺失削弱了这个平台内容的创造能力,所以说要想诠释新系统的这一特性,笔者手中的这台运行着标准版Windows 8系统的Latitude 10更有说服力,不如就拿一个笔者常用的软件Evernote为例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吧。
Evernote软件提供了Desktop与Touch两个版本(图片来自Evernote)
Evernote Desktop版界面布局更紧凑编辑功能强大
Evernote Touch版界面布局清爽更有利于内容的查看
那么在平时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收集一些信息和资料并把它们记录在Evernote里备用,另外这里还记录有一些选题的规划以及文章的提纲等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内容的生成都是我在传统桌面下用Evernote桌面版软件编辑完成的,然后在查看的时候多数情况会选择在Metro UI(现在微软称之为WUI)下的Evernote Pad版上进行。虽然两个软件是分开独立运行的,但是通过云端的同步服务,二者的内容可以保持一致,当然前提就是我们需要将这台平板接入网络。
4交互逻辑融合手指与触笔
■交互逻辑融合手指与触笔
将内容创造与内容分享结合到一起,这是Windows平板的最大优势之所在。与此同时微软为了让这些产品在平板模式下也能保有一定的生产力并更易于信息的采集,它也在新的Windows系统中完善了触控笔的使用逻辑与功能。那么在微软制定的新标准下,Windows平板想要使用触控笔就需要多加入一层电磁感应屏幕,与传统的电容触摸屏结合在一起,使得这些平板即支持电磁感应同时也支持手指的触摸操作。
在得到了微软官方的支持后,这些以外设身份出现的电磁触控笔便成了不少Windows平板的标准配件,于是笔者在Latitude 10的包装箱中同样也发现了这么一根触笔,除了本体之外还有几个备用的笔尖和一个用于替换笔尖的小工具,这样的设计确实很贴心,但问题是笔者并没有在Latitude 10的机身上找到放置触笔的插槽,也就是说我们还得想想怎样携带这根触笔出门。
随机附送的电磁笔
那么为了让用户的手指与电磁触笔能更好的进行合作,微软为二者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分工逻辑,并且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上手使用过后就能马上明白微软的用意了。在根据笔尖与指尖面积的大小来区分二者操作的精确度之后,微软将整个图形界面的滑动的操作交给了我们的手指,而电磁笔则只能靠拖动屏幕边缘处的滚动条来执行这个操作,在舍弃了滑动操作之后它可以更专注于选中、拖动等操作。另外,我们在使用电磁触笔点击图标后不需任何的延迟判定即可开始拖动操作,这也是它与手指触摸操作的主要区别之一。
控制面板中有关触笔的设置选项(图片来自Latitude 10)
除此之外,微软还提供了丰富的接口以全面电磁触笔的功能,在系统控制面板有关电磁触笔的设置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为厂商们设计的电磁触笔提供了鼠标右键、橡皮擦以及手势操作的支持,尽最大可能的让这类外设拥有一些需要传统鼠标键盘才能执行能的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习惯调整手势操作(图片来自Latitude 10)
如此一来我们按住电磁笔侧面的按键之后再去点击屏幕即可呼出鼠标右键菜单,用触笔后面带有弹性的触点在屏幕上滑动即可擦除笔迹,另外使用笔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即可根据不同的滑动方向激活相应的快捷操作,对于这些激活的操作微软还提供了自定义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调整设置。
■手写输入法加强提高文字输入效率
手写识别率,这个应该是我们在见到触控笔后最先会想到的问题,那么微软在新版的Windows系统中专门内置了一套新的手写输入法,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可以进行连续输入,并且识别率高得出奇,即使是像笔者这样字迹非常潦草的系统都能识别出90%以及上,而且识别速度完全可以跟得上我们的输入速度,当笔者在手写区域写完下一个字后上一个字也就识别出来了。
系统自带的手写输入法支持联想功能
那么笔者在戴尔 Latitude 10上体验了一阵过后,感觉这台平板与专注中文手写输入的E人E本系列平板在手写输入速度和识别率上基本上是一个等级的产品,稍显不足的是Latitude 10并没有提供原笔迹输入的功能,在文字输入与最后的内容呈现之间还需要经过一个转换插入的过程。当然我们不可能在系统级的界面上进行原笔迹手写输入,无论是Android还是Windows这都不被允许的,但是官方可以通过加入第三方笔记应用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功能,毕竟开会的时候用平板记录点什么东西在目前看来还是挺常见的。
5不插电挑战平板续航极限
每当我们谈论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的优劣时,总会因为在功能性与续航时间两个要点上的争执而让两个平台的对比变得很没有意义,然而眼下这些Windows平板的出现似乎是可以给这些争论画上一个句号了。笔者手里这台主打商务市场的Latitude 10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使用Windows 8系统使得它可以运行我们平时所常用的桌面应用,低功耗的英特尔凌动系列处理器再加上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则给了整个平台续航时间上的保证。
与硬件配置接近超极本的Surface Pro有所不同,戴尔 Latitude 10是那种在满足了用户基本的办公需求后在续航时间上很有作为的产品,它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采用x86架构处理器的终端产品在待机时间上的传统印象,在续航测试中它的表现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的使用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处理器的平板产品。
通过AIDA64软件查看戴尔 Latitude 10的系统信息,我们发现这款平板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容量为30Whr左右,另外根据AnandTech网站给出的检测信息显示,Intel Atom Z2760处理器的SDP功耗大约为4.5w,并且根据处理任务的变化这个其功耗会在2.5-4.5w之间进行波动。除此之外,eMMC Nand Flash存储颗粒和10.1吋采用1366*768分辨率的显示屏都不会对整个平台的续航时间造成什么压力,所以笔者在进行测试之前对这款平板有一个比较高的期待。
为了验证之前的猜测,笔者使用PowerMark软件的生产模式(Productivity Mode)模拟商务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来进行续航时间的测试。按照之前的惯例我们将Latitude 10的电源管理模式设置为平衡模式,除此之外我们在测试之前也做了如下设置,禁止屏幕在系统空闲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亮度,禁止关闭屏幕背光,禁止自动睡眠。与此同时,我们让WiFi保持在连接状态,从而模拟出用户的真实使用状态。
PowerMark续航能力测试软件(图片来自PowerMark官网)
Latitude 10 在生产模式下的续航成绩为10小时44分钟
在上面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下,这款Latitude 10平板最后取得的续航成绩为10小时44分钟,也就是说我们拿着这款平板去到公司使用的话,足足使用一整天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工作任务不是很繁重的话,还能用剩余的电量来打发上下班途中无聊的时间。不过像笔者这种富媒体工作者所执行的任务对整个平台所造成的压力要大一些,续航时间也会相应的有所折扣。
■电源相关设计
除了出色的续航表现之外,戴尔还在该机与电源相关的方面加入了很多用心的设计。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来自Latitude 10的背部,在这里有一块可更换的电池。对此,戴尔的官方在线商城中提供了容量更高的60Whr四芯锂离子电池,相比之前的30Whr两芯电池它可以提供翻倍的续航时间,当然我们也要为此额外付出237元作为更换的代价。另外在外观上四芯电池要比双芯电池大概厚一倍左右,当我们把它安插在机身背后时会有一个块凸起,至于如何在续航时间与便携性上进行取舍,这个就要看用户自己的需求了。
与大多数的平板电脑有所不同,戴尔 Latitude 10可以使用机身底部两个不同的接口进行充电,一个是连接标配电源适配器以及专用底座的Dock接口,另外一个就是旁边常见的MicroUSB接口。那么使用电源适配器的时候,19V 1.6A的输出可以在2个半小时以内就将这台使用30Whr锂离子电池的戴尔Latitude 10充满,四倍于充电时间的续航时间可以说让电池中的每一丝电量的都显得性价比十足。对于支持MicroUSB接口充电这个特性,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消费者不喜欢随身携带电源适配器的问题,毕竟200g左右的电源适配器还是对整机的便携性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手机的充电器或者是移动电源来为这款平板充电了。
戴尔 Latitude 10 可用机身底部的两个接口进行充电
总结:
说到商务平板,在某些厂商或者是某些用户的眼中或许就是x86处理器与Windows系统的结合,然而戴尔却用 Latitude 10 告诉了我们仅仅是软硬件上简单地结合还远远不够。也许有人总是有疑问,为什么市面上已经有了那么多自称商务平板的产品,我们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还有的人总是在担忧微软推出Surface系列平板后OEM厂商会无所作为,那么在笔者看来戴尔拿出的Latitude 10就是一份在现阶段令人满意的答案。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