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高级编辑

    酷暑挑战 主流千元大屏幕平板散热评测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  责编:张剑锋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1导语:散热问题不容忽视

        热!!!这个目前正困扰着北半球大多数地区的问题同样也是众多数码产品所忌惮的,纳米级制造工艺的缓步推进带来的更多是性能上的提升而牺牲掉的永远是散热。就拿平板电脑来说,对于便携性的极致追求我们只能将机身做的越来越薄,同时在几乎不可能加入主动散热风扇的情况下还渴望性能的突破。所以消费者这种近乎无力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矛盾。

        或许没有苹果iPad运行过热情况的爆出,平板电脑散热相关的问题还不会被众多的网友以及消费者所关注。其实不单单是苹果,近两年市场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来头没来头的平板电脑产品,从“单核板砖”“双核菜刀”的转变简单粗暴地满足了消费者们对“快与薄”的需求,但是却因此而忽略了散热问题,哪怕是苹果的新iPad也难逃此劫。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去年美国非计算机设备流量占比的情况来看平板电脑这个新兴的产品线所占比例已经接近了三分之一的比例,而且从国外分析机构的预测来看在2014年这个比例将超过手机成占据移动平台流量消耗的头把交椅。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非计算机设备流量占比

        就此来看市场中平板电脑的保有量在未来一个阶段内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散热问题的出现即使是再小的比例乘以一个如此庞大的基数也就成了大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中关村在线平板频道也就此进行延伸,探寻一下市面上价位在1500元左右采用10吋屏幕的主流平板电脑中那些兼顾性能与便携同时又有出色散热表现的产品。

    2提问:平板电脑热量来源

        在前面的篇幅中笔者提出了“平板电脑”散热不利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所有的网友都有注意到这一现象,但是说的多了看的多了心里就难免会有一种暗示做崇去引导我们产生一种幻觉,仿佛我们摸到任何产品都会觉得它很热,那么衡量这个热与不热的临界点在哪?还有平板电脑的热量来源或者是导致其热量散失不利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热与不热的临界点

        关于平板电脑摸上去热与不热的临界点问题,在笔者看来还是比美与丑的判定要简单明确一些,虽说热与不热也是相对的但毕竟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地球人应该会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住在地球两极和赤道附近的朋友除外。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手掌的表面温度其实并不高(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先来了解些有关人体体温的一些知识,大部分网友应该都知道人体的核心温度在37℃左右,但其实人的体表温度并没有这么高,不然我们测体温的时候也不会把体温表夹在腋下。那么与平板电脑最长接触的器官自然就是我们的手掌了,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季节变化,其表面温度可能会在30与32℃之间浮动,然后它所感知的舒适温度区间为22至38℃,对于本次测试来说,如果平板电脑的表面温度可以控制在38℃以内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舒适,反之则不然。

    ■平板热量产生来源

        平板电脑之所以会发热,简单的我们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核心硬件运行时散发出大量的热,二是机身内部构造不合理或者是材质选择不当导致热量无法迅速散出,其中前者的比重占得大一些,毕竟如果没有热量产生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去做散热了。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平板发热的罪恶之源

        就像传统的电脑一样,平板电脑最主要的热量来源也是CPU和GPU,就像Intel酷睿i系处理器集成了核心显卡一样,ARM架构处理器也将二者封装到了一起,所以热量高也是难以避免的。

        除了高度融合的处理芯片外,将机器与网络互联的WLAN模块也是一个产热大户,不停的接收与发射信号会使平板电脑局部温度迅速上升,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二的位置主要也是考虑到平时我们使用本地应用的时间也不少,此时热量的产生也就与它无关了。

    3解答:四种降低温度方法

    ■探寻降低温度的方法

        有问题产生就要有解决方法,通常来讲,按照DIY和笔记本电脑的思路来看无外乎两种,一是减少热量的产生,二是将热量迅速扩散出去。那么到底怎么办才行?

    【方法一:提升芯片制造工艺】

        追寻问题的根源,两大芯片是平板电脑产生热量的源头,要想抑制其产生热量提升制造工艺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特别是平板电脑目前正向着多核化发展,四核CPU以及四核GPU的出现也在挑战着平板机身温度的极限。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台积电28纳米制造工艺(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从台积电方面传出的最新消息称,它们最新的28nm制造工艺已足以使Cortex-A9核心的频率提升到3GHz,这相比目前40nm制造工艺频率还徘徊在1.5GHz左右的处理器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性能提升的同时却又控制了热量的产生。

    【方法二:优化芯片电源管理】

        我们都知道Intel酷睿i系处理器的中高端产品拥有睿频加速加速技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它的出现不仅仅是用来提升电脑运算性能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电量损耗降低芯片的发热量,比如英伟达的Tegra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硕TF300评测
    Tegra 3四核处理运行状态示意图(图片来自编辑)

        Tegra 3之所以不能称之为五核处理器,是因为伴核采用了专门的低功耗硅工艺制造而成,能够以低频率来运行,而其它四颗核心则为标准的硅工艺,因此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我们把它们称之为主核心。 于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调用不同数量的处理核心数便可以时间节约功耗的目的也就变相的降低了热量的产生。

    【方法三:优化应用程序代码】

        在新iPad刚刚上市的时候,大量的老版应用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更新,所以在高分辨的新iPad上运行的时候不但不流畅还伴有严重的发热现象产生。也正是因为该情况的发生才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的散热问题的关注。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TBDR选择性渲染技术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仅仅出现在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身上,采用Android系统的产品也是一样。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调整代码的逻辑和结构的办法,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或是硬件平台提供的新接口和新技术来降低处理器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例如PowerVR的TBDR选择性渲染技术就需要开发者在编程的时候就要使用其提供的图形函数库接口才能发挥作用。

    【方法四:选用利于散热的材料】

        上面说到的三点均是从根源上降低热量的产生,那么在主动降低热量产生的环节遇到瓶颈或者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便只有采用有效的散热方式把多余的热量尽快导出才好。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金属辅助散热板

        鉴于平板电脑对于便携性的高要求,目前除了个别采用Intel x86架构处理器的产皮采用了风扇进行主动散热外其它的绝大部分产品均是采用备用散热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身采用了金属材质并且在内部构造方面避免芯片扎堆现象发生的话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机身表面温度,使其摸上去很舒适。

    4被选中的三项测试项目

    ■被选中的测试项目

        平板电脑通常被用户捧在手中,因此机身热量将直接影响整体使用体验,拿在手上热不热,这与机身材质、内部构造以及硬件配置等综合因素有关。前面所说的这些内容主要针对不同的机型,对于一款平板电脑自身来说进行不同的活动也会对产生的热量有所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挑选一下测试项目吧。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平板不同活动使用时间百分比

        测试项目一:网页浏览从国外调查机构Business Inside的一个统计报告中给出的数据显示,浏览网页占据了消费者们使用平板时接近四成的时间,相比传统的电脑拥有触摸屏设计的前者的确更适合做这项工作,另外在与其它几项内容的对比中网页浏览对资源的占用较少所以笔者将其列为轻度应用测试的代表。

       测试项目二:视频播放观看视频作为平板电脑前身MP4的主打功能自然在使用时间上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带宽的飞速提升视频作为网络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越来越流行,其体现形式无外乎网页、客户端和本地视频播放三种。从相关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网友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下载导入再播放的方式转投高清在线视频阵营,所以笔者也将其列为本次测试的第二项内容。

        测试项目三:游戏应用玩游戏虽说不是平板平台的专利,但有了触摸屏与重力感应的加入便带给了我们不同于以往的操作体验,《植物大战僵尸》和《极品飞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前我们总说家用机独占游戏现在我们也有了许多平板独占游戏,比如颇受好评的《无尽之剑》和《N.O.V.A》等。我们都知道大型3D游戏是DIY领域促进硬件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那么笔者也把游戏测试作为最苛刻的重度测试项目。

    酷暑挑战 主流千元大屏幕平板散热评测
    用来测试的项目

         至此参与此次测试的五款机型以及三个项目我们都已选好了,那么在正式开始评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熟悉一下这几款将要被笔者蹂躏的平板电脑吧,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用于散热的设计吧。

    5被选中的五款平板产品

    ■被选中的五款平板产品

        查看来自中关村在心调研中心今年5月份的数据,表面上2000元-3999元区间的产品倍受消费者的关注,二者的比例加起来已经超越了半数,深究的话这主要得益于苹果iPad2和新iPad的功劳,这两款产品的关注比例就占到的40%以上,所以刨除它们之后消费者的关注焦点其实还是在2000元以下的产品身上。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调查

        不仅仅是是消费者,平板电脑生产厂商也把重点放在了2000元价位以下的产品线上,在这个价位区间的产品数量也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数以上。并且从厂商们推广方向来看,低价大尺寸双核平板也是近期的重点,笔者也从中挑选了三款来自不同品牌且采用不同处理芯片的平板新品,同时加上了两款在二手市场较为活跃的产品。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1000-1500元主流产品

        上面列出的是笔者挑选的五款产品,原道N90双擎2、智器T19、蓝魔W22 Pro这三款机型可以算的是上是国产平板中的佼佼者,在国内消费者中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三者分别采用了来自瑞芯微、德州仪器以及晶晨的主流双核处理芯片,这三款芯片也基本上涵盖了市场上70%以上的国产双核机型。除此之外各位应该还能在表格中发现两款标着“二手”的产品,主要也是因为国内二手市场的繁荣度丝毫不亚于全新机市场,一代苹果iPad和华硕首款变形平板依旧坚挺。

    6测试产品一:苹果 iPad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熟悉一下将要进行测试的五款明星产品。第一款产品便是『真·平板电脑』时代的开山鼻祖——苹果iPad第一代,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网友不禁要问:“编辑拿出这么个老古董出来是要挖坟么?”确实从2010年3月发售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年多的时间,单核1.0GHz+512MB内存的配置也有些力不从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机已经跌倒1400元的二手售价依旧令人心动,和市面上那些1000多元的国产双核平板比起来,您会怎么选择呢?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iPad一代

        身为第一台被大家熟知且认可的平板电脑苹果iPad为整合行业标准的树立开了一个好头,特别是IPS广视角高分电容触摸屏的使用。同时它的诞生要比iPhone手机幸运的多,苹果公司已经逐渐完善的Apple Store专卖店和软件应用市场为它的销售推广工作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苹果的成功笔者不想在多谈,我们下面还是来看一看这台老古董的主要发热部位哪里吧。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iPad两大模块位置

        一个偌大的平板拆开后其实放置芯片组的电路板也就巴掌大小,就那iPad第一代来说,它最主要的芯片组位于机身的顶部,WiFi模块位于底部Dock接口的正上方,WiFi天线则是顺着这个模块一直向机身的顶部延伸到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跑分成绩

        iPad采用这样的设计与铝合金金属背壳使得我们在双手握持该机两侧的时候不会触及到发热部位,所以即使热量产生过多而无法迅速散出的话双手也不会有很明显的不适。笔者使用两款跑分软件测试一下这些产品的性能,在对比热量的同时也可以看一下处理器性能对其的影响,由于iOS端没有安兔兔系统评测,所以苹果iPad只有一项成绩。

    7测试产品二:华硕 TF101

        2011年5月谷歌在I/O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为平板而设计的Android 3.1版系统,代号Honeycomb(蜂巢),作为活跃于平板电脑市场的一线品牌,华硕也于第一时间推出了国内第一款搭载Android3.1中文系统的平板电脑,也就是下面这EeePad Transformer TF101,后更名为TransformerPad。该机不但使用了当时最新的Android系统还第一次把变形概念引入这个领域,所以该机一上市就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华硕TransformerPad TF101

        和已经下架的初代iPad不同,2011年中上市的该机依然活跃在市场上,目前京东商城中这款TF101的售价为2499元,在现有的1254份评价中该机取得了92%的好评率。作为国际品牌该机的售价和现在主流的国产双核平板产品相比要贵出千元左右,但是和初代iPad一样我们在二手市场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它的身影,售价在1400元左右。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华硕TF101两大模块位置

        作为首批采用英伟达Tegra2处理器的产品之一,华硕的TF101代表了当时Android平板的最高制造工艺,虽然机身背壳采用的是工程塑料,但是仿皮革的印花设计酷似奢侈品牌的皮包。由于内置了多种感应模块,所以该机的内部空间要比初代iPad更紧凑,其处理器芯片以及WiFi模块位于机身背部的左侧,所以可能在横向握持时我们的右手会感觉热一些。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跑分成绩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

        华硕TF101作为四款Android平板中上市最早的产品,这样的成绩在当时绝对是一骑绝尘的,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继者总是要超越前辈才可以进步。并且英伟达已经把重心放到了廉价四核处理器身上,对于这些老款型号的产品也正被降价促销,那么性能不是那么强劲但做工精良的TF101是否会有上佳表现呢?待笔者介绍完所有产品后试试看吧。

    8测试产品三:原道 N90双擎2

        进入2012年,国产平板电脑正式踏入双核时代,高效能与超薄机身被消费者寄予厚望,产品价格逐渐贴近百姓生活。下面出场的这款产品也是顶着国产双核第一枪的光环而来,原道N90双擎2作为首款采用国产双核芯片瑞芯微RK3066的升级换代产品,在2012香港电子展亮相时就受到了国内众多媒体与网友的关注,特别是作为一款采用国产双核芯片的产品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原道N90双擎2

        作为原道N90的升级版,双擎2此次的升级更多的是性能层面的,高达1.5GHz主频的瑞芯微RK3066处理芯片还内置了四核Mali-400 MP4图形处理核心,所以这款产品问世就是挑战双核平板性能极限而来。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原道N90双擎2两大模块位置

        在参与此次横向评测的三款国产平板中原道N90双庆是唯一一款采用ABS工程塑料的产品,该机的芯片组电路板位于机身背部的左侧,也正是我们横置使用时右手握持的地方,其中上面是RK3066双核芯片下面是WiFi模块及天线。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跑分成绩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

        两款测试软件的跑分成绩均为5款参测产品中的最高值,原道N90双擎2在测试还未正式开始之前便先开了一个好头,不过高性能往往就代表着高发热量,是否事实真的如此我们测试过后再来看。

    9测试产品四:蓝魔 W22 Pro

        从699元的魔蝎双核7吋平板W17Pro再到下面这款9.7吋的W22 Pro蓝魔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希望,作为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打拼多年的品牌蓝魔在每一次行业发生变革时总是最先作出改变的那个,从MP3到MP4再到现在的平板电脑无一例外。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蓝魔W22 Pro

        蓝魔W22 Pro采用性价比非常高的晶晨AML8726-MX魔蝎双核处理芯片,自带动态频率调节功能。另外机身背部的阳极氧化铝金属外壳,内部采用PPA玻璃纤维混合材质框架同时附议辅助散热金属贴片,这样的组合可以说就是为此次散热测试而来,那么这些特性的加入是否会对该机的散热产生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蓝魔W22 Pro两大模块位置

        虽然蓝魔W22 Pro相比同门师兄W17 Pro下山较晚,但是前者却拥有更过硬的本领。该机专门针对双核平板性能提升却带来温度过高的问题而生,铝合金金属背壳、处理器频率动态调节在加上附在芯片组表面的辅助散热贴片都是它的绝招。并且由于内部使用PPA玻璃纤维材质使得该机的重量降到了600克以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跑分成绩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

       蓝魔 W22 Pro在两款跑分软件上取得的成绩截然不同,一个正数第二一个倒数第二,可见晶晨AML8726-MX这款处理器的兼容性还不够好,Android版的Geekbench2测试软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该机的性能仅供参考。作为拥有诸多散热技术的蓝魔 W22 Pro,笔者非常期待它在正式测试环节中的表现。

    10测试产品五:智器 T19

        本次测试中笔者没有选择智器双核平板军团双生子中的T20而是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的T19,毕竟T20虽说性能更为强劲但是其售价已经超出了笔者的预算范围。国内的几家做平板的厂商中,智器保持着从做MP4以来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特点,在众多国内厂商纷纷投靠瑞芯微和晶晨两大高性价比芯片时依旧选择了高品质的德州仪器OMAP4430双核处理器。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智器T19

        在这三款国产平板产品中,智器除了与蓝魔W22 Pro一样采用了铝合金金属外壳之外也是唯一一款带有光线传感器的产品,这个设计对于屏幕亮度的自由调节有巨大的帮助,一来可以保护我们的视力,二来也可以降低因为屏幕过亮而带来的电量损耗。另外该机采用16:10分辨率为1280×800的10.1吋屏幕,这一点也要比其它两款更为实用。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智器T19两大模块位置

        智器T19放置处理芯片与WiFi模块的方式与苹果iPad较为相似,也是采用了分离式的设计,除此之外该机也采用了铝合金金属外壳,可见厂商也是充分的考虑到了机身的散热问题,不过与蓝魔W22 Pro不同的是该机牺牲了便携性作为代价,单机重量已经达到了730克,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还是等测试成绩出来我们再做点评吧。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跑分成绩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

       智器 T19的两项跑分成绩并不突出,但是这款产品绝对对得起“智器”这个品牌,该机在三款参测的国产平板电脑中是唯一一款带有光线传感器和屏幕旋转锁定拨动键的产品,另外该机的屏幕笔者在前面提到了,是16:10分辨率为1280×800的IPS显示屏兼顾4:3屏幕与16:9屏幕的特点,这些小细节也足以表明该机售价较贵一些的原因了。

    11测试环境简介

        经过前面的铺垫我们现在开始正式的测试阶段,可能之前的叙述有些啰嗦,但是为了给网友个明确的交待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是从轻到重不同的三项测试内容,开始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测试环境吧。

    ■测试环境简介

        【评测地点】为了模拟网友在家中的使用环境,笔者就把评测地点选在了中关村在线编辑部的写字间,笔者所处的办公环境温度为25℃左右,这个基本与消费者家里的温度一致。另外没进行完一项测试以后会让所有平板待机20分钟使其恢复正常温度避免影响下一项测试的成绩。

        性能模式在这五款测试产品中,有两款产品可以通过调整管理模式来达到动态调节处理器频率的目的,它们分别是蓝魔的W22 Pro和智器的T19,所以笔者均把它们设为自动模式。

        【其它设置除了上面介绍的两点以外还需要将机器的设置项保持统一,笔者作出的调整如下:

        屏幕亮度:关闭自动调节功能且调整为亮度最大值一半

        无线模式:开启WiFi连接功能并且连接到同一接入点

        后台程序:清空除当前执行任务以外的所有后台任务

    ■待机情况下机身表面温度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待机情况下机身表面温度

        评测就是为了对比,那么在测试之前我们有必要测试一下平板电脑在待机情况下不运行任何程序时的温度,热成像仪测得数据表明这个温度大概在28.2℃左右,略高于机身所处的环境温度。

    ■五款平板规格参数对比

    五款平板规格参数对比
    产品型号 苹果 iPad 华硕 TF101 原道 N90双擎2 蓝魔 W22 Pro 智器 T19
    系统 iOS 5.1.1 Android 3.2 Android 4.0.4 Android 4.0.3 Android 4.0.4
    厚度 13.2毫米 13.4毫米 9.5毫米 9.9毫米 11.5毫米
    重量 692克 680克 609克 574克 730克
    显示屏 9.7吋 1024×768 10.1吋 1280×800 9.7吋 1024×768 9.7吋 1024×768 10.1吋 1280×800
    处理芯片 Apple A4 NV Tegra2 瑞芯微 RK3066 晶晨 AML8726 TI OMAP4430
    内存 512MB 1GB 1GB 1GB 1GB
    售价 1400元左右 1400元左右 1299元 1299元 1499元

        我们马上将要进入到正式的测试环节,在此最后再看一下这五款平板电脑的参数对比。

    12测试项目一:网络浏览测试

    ■测试项目一:网络浏览测试

        针对最常用的网络浏览功能笔者选择的测试项目是使用平板电脑自带的浏览器进行5轮SunSpider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标准是由苹果提出的,用来测试同一款浏览器不同版本之间或者是不同浏览器之间在JavaScript执行效率上的差距。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测试项目一:运行5轮SunSpider基准测试

        对比传统的自动刷新网页测试,SunSpider测试可以充分调动浏览器的性能使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充分运转起来,这样在全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测试机身的温度也更有说服力一些。下面笔者将列出测试过程结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生成的热图像。

    ■数据汇总及分析

         从热成像仪拍摄的图像分析得出数据来看,在网络浏览测试环节所有参与测试的平板产品的机身表面最高温度都没有超过人手所能承受的舒适温度范围,所以无论我们使用哪一款产品长时间的浏览网页内容均不会感到不适。

    测试项目一:五款平板机身温度分布
    产品型号 最高温度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36.0℃ 30.8℃ 33.2℃ 31.2℃ 32.4℃ 34.2℃
    华硕 TF101 36.1℃ 30.9℃ 31.5℃ 31.3℃ 31.9℃ 34.3℃
    原道 N90双擎2 37.8℃ 34.8℃ 37.3℃ 33.3℃ 31.5℃ 33.4℃
    蓝魔 W22 Pro 35.9℃ 33.5℃ 30.8℃ 32.5℃ 33.9℃ 33.9℃
    智器 T19 36.5℃ 31.1℃ 32.6℃ 31.8℃ 32.1℃ 34.7℃
      ※红色高亮数字为改点五款机器中的最高温度,蓝色为最低温度

        五款机型中,原道的N90双擎2在最高温度和三个点的温度上都排在首位还有俩个点的温度最低,可见这款产品对于机身散热的控制并不好,机身两侧的温差较大,如果双手横向握持的话两只手会明显感觉到温度的不同。


    ■附图:游戏运行测试热成像图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华硕TF101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原道 N90双擎2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蓝魔 W22 Pro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智器 T19

    13测试项目二:视频播放测试

    ■测试项目二:视频播放测试

        视频播放测试无论是在测试芯片解码能力、整机待机时间还是机身散热的方面都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测试项目,特别地因为中国无线网络环境还不够发达所以本地视频播放依旧占据了中国消费者离线使用平板电脑时间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此次参加测试的平板产品屏幕分辨率都没有超过1280×800这个级别所以笔者选用了720P高清视频作为测试片源。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测试项目二:播放30分钟H.264编码的720P视频

        说到测试影片,也是最近热映的一部爱情剧名为《第一次》,里面有笔者喜欢的Angelababy。谈到这个测试环节的重要性,以笔者自己为例,下班之后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才能到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选择看电影来放松身心。那么如果有座还好说,要是站着还让我抱着个小火炉看电影的话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款产品在播放高清视频的表现如何?

    ■数据汇总及分析

        得益于图形处理芯片硬件解码的功劳处理器减轻了很多负担,所以五款机器在视频播放测试项目的表现还要好于前一项网络浏览测试。

    测试项目二:五款平板机身温度分布
    产品型号 最高温度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33.8℃ 29.8℃ 30.9℃ 30.9℃ 31.2℃ 32.0℃
    华硕 TF101 35.7℃ 30.2℃ 31.4℃ 32.0℃ 32.1℃ 33.4℃
    原道 N90双擎2 37.6℃ 34.8℃ 37.3℃ 32.9℃ 31.1℃ 32.6℃
    蓝魔 W22 Pro 34.3℃ 31.9℃ 29.9℃ 31.7℃ 32.5℃ 32.3℃
    智器 T19 36.5℃ 31.1℃ 32.6℃ 31.8℃ 32.1℃ 34.7℃
      ※红色高亮数字为改点五款机器中的最高温度,蓝色为最低温度

        控温方面表现最为良好的依旧是苹果的iPad,相对应的原道N90双擎2还是揽下了四项温度最高的记录,机身两侧温差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好在最高温度还没有超过人手所能承受舒适温度的最大值。


    ■附图:视频播放测试热成像图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华硕TF101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原道 N90双擎2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蓝魔 W22 PRO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智器 T19

    14测试项目三:游戏运行测试

    ■测试项目三:游戏运行测试

         作为热量制造大户的游戏运行测试环节终于来了,笔者很想在这个项目上挑一个大型3D游戏实际运行一下在进行测试,但是由于不同的图形处理器要使用不同的游戏数据包,而这些数据包却又不尽相同,所以为了保证相对的公平笔者还是觉得使用GLBenchmark这个夸iOS与Android平台的OpenGL-ES2.0性能考察软件进行测试更为合适。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测试项目三:执行5轮GLBenchmark Egypt场景标准测试

        使用GLBenchmark模拟游戏运行测试即可以避免因为游戏数据包差异导致的测试成绩不公平又可以充分发挥出图形处理器的全部性能,不然如果使用水果忍者这种跨平台的小品级游戏进行测试的话机身温度可能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另外对比之前的两项测试本次测试的成绩差异会更为明显,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数据汇总及分析

        最后的游戏运行测试项目中,五款平板其中有三款机身表面温度的最高值超过了38℃,它们分别是华硕TF101、原道N90双擎2和智器T19。

    测试项目三:五款平板机身温度分布
    产品型号 最高温度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35.6℃ 30.6℃ 32.3℃ 31.8℃ 32.3℃ 35.6℃
    华硕 TF101 38.4℃ 30.9℃ 32.8℃ 32.2℃ 32.9℃ 36.3℃
    原道 N90双擎2 44.0℃ 37.4℃ 42.8℃ 35.3℃ 32.5℃ 34.9℃
    蓝魔 W22 Pro 35.6℃ 32.3℃ 31.1℃ 32.2℃ 34.0℃ 34.4℃
    智器 T19 38.5℃ 31.1℃ 33.2℃ 32.3℃ 33.5℃ 36.6℃
      ※红色高亮数字为改点五款机器中的最高温度,蓝色为最低温度

        在之前两轮表现都很“抢眼”的原道N90双擎2再次登顶成功,作为五款产品中性能最高的那款不但拥有最高的跑分成绩同样拥有最高的表面温度,而且这个温度已经达到了44.0℃,超越第二名6℃左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蓝魔 W22 Pro的表现和新iPad一样优秀,性能不俗它也凭借多种有效的控温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附图:游戏运行测试热成像图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苹果 iPad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华硕 TF101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原道 N90双擎2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蓝魔 W22 Pro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智器 T19

    15编辑点评:平板不再是暖手宝

        结合之前三项测试后得出数据在加上Geekbench2与安兔兔评测两款软件的成绩我们再来做一个综合的考量并评选出三个奖项,分别是最佳控温奖、最佳平衡奖和最佳性能奖。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Geekbench2跑分成绩汇总

    主流千元平板散热评测
    安兔兔评测跑分成绩汇总

        ■最佳控温:苹果 iPad

        单核的苹果iPad第一代虽然在分数上垫底,但是不可否认它在内部芯片的布局上依旧是有值得其它厂商借鉴的地方,也包括苹果新iPad在内。即使该机已经上市两年有余,但是依旧可以更新到目前最新的iOS5.1.1系统,二手市场中1400元左右的售价将会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产品。

        ■最佳平衡:蓝魔 W22 Pro

        苹果iPad凭借淳弱的性能拿下了最佳控温奖其实是有些胜之不武,所以进行综合考评后,蓝魔 W22 Pro才是本次测试最大的赢家,在三款国产平板电脑中,W22 Pro的性能处于中等的位置,在机身温度的控制上是三者当中最为出色的,其中在最后的游戏运行测试项目中还与iPad达成了平手,这些都与该机的硬件设计是分不开的。阳极氧化铝外壳、三种模式可调节的晶晨双核处理器、PPA玻璃纤维内部框架以及辅助散热金属贴片是该机的四大法宝,也为国产平板挽回了颜面。

        ■最佳性能:原道 N90双擎2

        设立这个奖项貌似和本文的主旨有些不搭,但笔者是想通过它来说明单纯的追求高性能可能会影响到机身的散热不利,在本次测试中来自原道的N90双擎2,凭借1.5GHz高频双核处理器外加四核图形处理芯片成功登顶最高性能之巅。

    编辑点评:

        五台机器、五个品牌、五款芯片、三项测试,再加上不会撒谎的热成像仪。想必这次小横评已经给网友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国产平板电脑除了在最为苛刻的游戏测试环节出现了个别产品崩盘的现象之外,总体来看在全面跨入双核领域之后没有一味的追求性能而忘记了至关重要的散热问题。并且在机身材质的选择、硬件元素的搭配上也有了新的想法,不像国产平板刚起步时扒了外壳之后全是一副模样。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平板电脑事业部也终于可以摆脱“暖手宝事业部”的戏称了。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平板电脑文章推荐